歌王之战中,那段单依纯的赛前VCR,我尤其喜欢。
我不是证明我有多能唱,而是因为我有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。我不想做绝对讨好的事情,我想做自己内心认为有价值的东西。
大众不接受就是错?我喜欢就一定对?大家喜欢就一定对?我不喜欢就一定错?不是这样的。
#1. 去创造自己所相信的
我喜欢单依纯,不仅是因为她公认强大的唱功,更是因为那份我很羡慕的、带着支撑力的“内核”。
这种态度很少见。很多艺人的表达,背后可能有一个“被市场塑造”的人格剧本,而她保留了更多锋芒与判断。
从态度到作品,在《歌手》的舞台上,我们看到了太多她反叛固有印象的一面。
改编大胆评价两极分化的《李白》,再到从《珠玉》到《有趣》原创作品带来的的审美挑战——
一方面,打破常规的实验性舞台让她承担了很多非议和质疑的声音,另一方面你不得不承认她的武器库已然越发全面,难以预知。
此时的她,已经撕去了是好声音时期的抒情芭乐标签,破而后立的,是难以猜测的,是一种更为少有的独一无二的人格符号。
坚定信念,不为市场盲目妥协,她的倔强和执念带到了她的舞台。愿意多看一眼的人,我想不难相信,她才不是所谓的迎合制作人,成为“常石磊宿主”。她的舞台承载着她的心境与选择。
时间会证明,观众会尊敬的,从来不是一个完美执行、迎合大众的机器,而是一个在舞台和现实里都能知行合一的人。
她不是在表演自己相信的样子,而是真的相信。
#2. 故事比技巧更让人买单
我本对李佳薇的舞台共鸣不多,直到看到她那段赛前的VCR。
标题很好《如果天后有前缀》。
她说,总决赛刚结束第二天,她还要去唱酒吧。
答应了,就该去。哪怕现在的她今非昔比,违约或许情有可原,但她的声音流露的是真诚,以及对那些在她低谷时依旧给她机会的感谢。
她在大陆从零开始,经历过被拒绝,被误读,甚至为了生计当过房产经纪人。被媒体发现并报道后,她扔不掉的标签变成了“卖房天后”。
但她还想唱歌。只要有机会唱,她都去。唱没报酬的OST,唱livehouse,唱烟雾缭绕的酒吧,哪怕对嗓子有伤害,哪怕赚不到多少钱,哪怕甚至贴上更多“不够牌面的三流歌手”的标签,只要能被看见,她一家家唱下去。机会何时来无从知晓,但她先把能做的做到极致。
当《歌手》再次给她机会,她和经纪人都哭了——终于,守得云开见月明。
多年未曾止步的唱功终于被证明,实力让她在《歌手》残酷的赛制下站稳脚跟。人们逐渐看到了所谓“卖房天后”的另一面,力量、情绪与故事的另一面。她的人生也由此进入了另一个阶段——节目带来了更多舞台、商务活动和更多歌迷,也让她有机会让更多人看到“真正的她”。
于是她在VCR的最后说: “感谢给我机会的人,让大家知道我值得。也要告诉拒绝我的人——我比你们想的更有价值。”
好作品会被重新解读。“那年《我是歌手》里《煎熬》的高音唱的还可以的歌手”再次唱响《煎熬》,这次大家感受的不仅是唱功,更多了一重她用尽全力的呐喊:请看看我,我没被淘汰,我还在这里。
当她的声音承载了她的故事,舞台就多了一层生命力。观众愿意为这样有温度、有来处的表达买单——因为他们先相信了唱这首歌的人。
#3. 当人无法相信
同为《歌手》,陈楚生的表现却让我隔着一层。
虽摘歌王桂冠,但被质疑“德不配位,名不副实”,被批成历届《歌手》中含金量最低、咖位最小、唱功最差的“皇族”。
相比Grace被嘲同质化严重,闭关苦练,尝试自己根本做不到的超额准备,即便倒数、淘汰,却突围再归来,拼到歌王之战;陈楚生一句“要是真的皇族就好了,我就不用天天吃安眠药睡觉了”的抱怨显得苍白无力。相比李佳薇比赛结束后真的要去酒吧赶场,陈楚生在VCR中诉说几年前酒吧唱歌的所谓“底层经历”,更像是在消费过去的苦难。
技术上,《我用什么把你留住》唱成粉丝可见的“超声波”,决赛的《赤裸裸》高音让帮唱嘉宾。选曲十二期几乎在舒适圈苦情歌里徘徊。带走了歌王,却没留下大众认可的、令人记忆深刻的舞台。
这样一个难以让大众信服的他,却拿到了芒果系节目的第三个冠军,让人怀疑是粉丝投票一路托举的结果,牺牲了是路人盘的口碑。因为不被相信,他在决赛唱《获奖之作》讲述平凡人的光芒时刻时,观众难以带入。
哪怕是好作品,也因为那层不相信的心理隔阂,产生了本能的反感与拒绝共鸣。
#4. 不冒险,是最大的冒险
任何创作也许都是这样。
创作是为了表达,但无法被相信,一切表达都会失去分量。
你可以讨好市场,可以迎合潮流,但如果失去了内心的判断标准,那你做的一切很容易变成“可替代的”。观众、读者、用户——他们也许不会在第一时间说出来,但他们能感受到你是真诚表达,还是精致包装。
真正的创作,哪怕带着瑕疵,但只要带着一颗真心,也比完美的复制更打动人,也更容易被人所相信。
最后,想以王力宏在节目中留下的一句话作结。
不冒险才是最大的冒险。
在追求认可和表达的路上,真正的勇气是敢于做自己,坚持那些对你而言有价值的事。
这很难。相比对大众认可的成功路径的依赖,或许也算得上是一种冒险。
但是从长期主义的视角来看,它值得。
因为相信你的声音之前,我们需要先相信你。
而在别人相信你之前,你要先足够相信你自己。